要确保产品符合Rohs2.0认证标准(即欧盟《关于限制在电子电气设备中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》修订版),需从供应链管理、生产控制、检测认证等全流程严格把控。

今天主要来聊一聊Rohs2.0认证全流程合规管理步骤有哪些?
1. 供应链源头管控
供应商筛选与审核
要求原材料、零部件供应商提供RoHS 符合性声明(DoC) 和检测报告(如 SGS、CTI 等第三方机构出具的检测证书),明确物质含量符合限值。
对关键供应商进行现场审核,确认其生产过程中是否使用禁用物质(如焊料、涂料、塑料添加剂等)。
物料清单(BOM)管理
建立完整的 BOM 表,标注每个零部件的材质、供应商及 RoHS 合规状态,定期更新(如供应商变更物料时需重新提交检测报告)。
对高风险材料(如塑料、涂层、焊剂)重点监控,要求供应商提供MSDS(物质安全数据表),确认不含禁用物质。
2. 产品设计与研发阶段
替代材料选型
避免使用含铅焊料(如传统 Sn-Pb 焊料),改用无铅焊料(如 Sn-Ag-Cu 合金);塑料部件避免添加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,改用环保型增塑剂。
设计时考虑材料可追溯性,便于后续检测和认证。
风险评估
对新产品进行RoHS 风险评估,识别可能含有限制物质的部件(如电池、电路板、连接器等),提前替换或优化设计。
3. 生产过程控制
制程污染防控
确保生产设备(如流水线、模具)未接触禁用物质,定期清洁和维护,避免交叉污染(如含铅焊料与无铅焊料混用)。
对员工进行培训,明确 RoHS 合规要求,禁止在生产环节使用未经认证的辅助材料(如清洁剂、润滑剂)。
批次管理
对每批原材料和成品进行批次编号,记录生产时间、物料来源,便于问题追溯(如某批次检测不合格时可快速定位源头)。
4. 检测与认证实施
原材料与零部件检测
对关键物料进行抽样检测(如每批塑料粒子、电路板),委托第三方机构测试限制物质含量,确保符合限值要求。
对于低风险物料(如金属外壳),可要求供应商提供周期性检测报告(如每年一次),降低检测成本。
成品整机检测
新产品上市前,送至少 1-2 台整机至第三方实验室进行全项检测(包括新增的邻苯二甲酸酯类),确保所有部件合规。
量产阶段定期抽检(如每季度或每批次),避免生产过程中出现偏差。
获取认证文件
检测通过后,向认证机构申请RoHS 2.0 符合性证书,并编制技术文档(TCF),包括检测报告、DoC、风险评估记录等,以备欧盟市场监管机构抽查。
5. 合规体系与文件管理
建立管理体系
将 RoHS 合规纳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(如 ISO 9001),明确责任部门(如质量部、采购部)的职责,制定内部审核流程。
文件归档与更新
保存所有检测报告、供应商声明、生产记录至少 5 年(欧盟法规要求),并及时更新法规动态(如欧盟可能新增限制物质,需关注官方公告)。
应对欧盟市场监督
若产品在欧盟市场被抽查不合格,需立即启动召回程序,分析原因并整改,重新检测认证后再投放市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