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ohs2.0认证不仅是欧盟市场的准入门槛,也是企业提升产品环保竞争力的重要标志,通过合规管理,企业可降低贸易壁垒风险,同时响应全球绿色生产的趋势。

那么,确保产品符合 RoHS 2.0 认证要求需要从产品设计、供应链管理、检测验证到文件追溯等全流程把控,结合法规细节和实操经验,具体可分为以下步骤:
一、明确产品适用范围与管控物质
确认产品是否在 RoHS 2.0 范围内
首先判断产品是否属于 “电子电气设备(EEE)”,包括家用电器、IT 设备、通信产品、医疗设备(部分)、照明设备等(详见前文适用范围)。若产品属于豁免清单中的类别(如特定医疗设备的铅焊料),需核对最新豁免条款(如(EU)2021/1245),确认豁免是否有效。
牢记 10 项管控物质及限值
确保产品中所有均质材料(无法机械拆分的单一材料,如塑料壳、金属螺丝、焊点)均符合限值:铅、汞、六价铬、PBBs、PBDEs≤0.1%(1000ppm);镉≤0.01%(100ppm);DEHP、BBP、DBP、DIBP≤0.1%(1000ppm)。
二、从设计源头控制有害物质
选用环保原材料
在产品设计阶段,优先选择已通过 RoHS 认证的原材料(如无铅焊料、无卤塑料、低汞元器件),避免使用含受限物质的材料(如含铅油漆、镉镀层、多溴阻燃剂等)。
避免 “隐性风险”:例如塑料中的增塑剂可能含 DEHP,金属镀层可能含六价铬,需在采购时明确要求供应商排除这些物质。
优化生产工艺
替换含铅工艺:如将传统锡铅焊料改为无铅焊料(锡银铜合金),避免焊接过程引入铅。
控制辅料风险:如清洗剂、黏合剂中可能含汞或铬,需选用环保替代品并要求供应商提供合规证明。
三、严格管控供应链
供应商筛选与审核
优先选择通过 RoHS 认证或有成熟合规体系的供应商,要求其提供原材料的 “均质材料清单” 和有害物质检测报告(如 SGS、TÜV 出具的报告)。
签订合规协议:明确供应商需对材料的 RoHS 符合性负责,若因材料不合规导致产品问题,需承担相应责任。
定期追溯与验证
要求供应商提供 “符合性声明(DoC)”,声明其材料符合 RoHS 2.0 限值,并附检测报告作为支撑。
定期抽查:对关键原材料(如塑料颗粒、电子元件)进行随机抽样送检,避免供应商 “批次差异” 导致的合规风险。
四、产品检测与验证
第三方检测确认
产品完成生产后,需委托欧盟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(如 SGS、TÜV 莱茵、Intertek)对整机进行拆解,按 “均质材料” 拆分后逐一检测 10 项物质含量。
检测标准需符合欧盟 EN 62321 系列(如 EN 62321-5 检测铅、镉、汞,EN 62321-6 检测六价铬等),确保数据被欧盟市场认可。
全流程记录与存档
保存产品拆解图、均质材料清单(BOM 表)、各材料检测报告、供应商声明等文件,至少留存 10 年(欧盟要求的追溯期)。
建立 “产品 - 材料 - 供应商” 的追溯链条,确保任一环节出现问题时可快速定位源头。
五、完成合规文件与标识
编制技术文件
整理产品描述、材料清单、检测报告、供应商声明等,形成 “技术文档(Technical File)”,证明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的全流程符合 RoHS 要求。
文档需包含:产品型号、均质材料拆分说明、每项材料的检测结果(与限值对比)、豁免条款适用说明(如适用)。
签署符合性声明(DoC)
由企业负责人签署 “RoHS 符合性声明”,声明产品符合 2011/65/EU 及修订指令的要求,声明需包含企业信息、产品信息、签署日期等要素(格式需符合欧盟规范)。
加贴 CE 标志
RoHS 2.0 是 CE 认证的一部分,产品通过合规性评估后,需在产品或包装上加贴 CE 标志,表明其符合包括 RoHS 在内的欧盟法规要求。
六、持续跟踪法规更新
RoHS 2.0 的豁免清单和管控范围会定期修订(通常每年更新),企业需持续关注欧盟官方公告(如欧盟公报),避免因法规变化导致合规失效:
例如某类产品的铅豁免到期后,需及时调整材料或工艺以去除铅;
若新增管控物质(如未来可能加入的其他有害物质),需提前做好检测和替代准备。